精彩小说尽在书友在线!手机版

书友在线 > > 青囊济世神医云珩大靖全文免费阅读无弹窗大结局_(青囊济世神医)云珩大靖最新章节列表笔趣阁(青囊济世神医)

青囊济世神医云珩大靖全文免费阅读无弹窗大结局_(青囊济世神医)云珩大靖最新章节列表笔趣阁(青囊济世神医)

鹿鸣哒哒 著

其它小说完结

“鹿鸣哒哒”的倾心著作,云珩大靖是小说中的主角,内容概括:在一个医术与权谋交织的架空王朝“大靖”,民间流传着一本失落的上古医书《青囊秘要》,传说能活死人、肉白骨,却也藏着颠覆王朝的秘密。主角云珩,是隐于市井的年轻医者,身负不为人知的身世与绝技,在乱世中以医道为刃,既救苍生,也破迷局。

主角:云珩,大靖   更新:2025-11-03 03:15:11

继续看书
分享到:

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

官道尽头的小镇,名叫“落霞镇”。

因地处大靖与北狄交界,常年有商旅往来,本是个热闹去处。

可云珩走近了才发现,镇子外围竟弥漫着一股死寂——街面上行人寥寥,偶有几个身影闪过,也都是面色蜡黄,步履蹒跚,像是被抽走了精气神。

“这位小哥,留步!”

云珩刚走到镇口的牌坊下,就被两个手持长矛的兵卒拦住。

兵卒穿着锈迹斑斑的铠甲,脸上罩着粗布口罩,眼神警惕地上下打量他,“此地有疫,封镇了,外人不得入内。”

“疫病?”

云珩心头一沉,目光扫过兵卒身后的木栅栏——那栅栏歪歪扭扭,显然是临时搭建的,缝隙间还能看到镇上房屋的一角,“何时起的?

官府可有施救?”

左边的兵卒嗤笑一声,往地上啐了口唾沫:“施救?

能把镇子封起来就不错了!

自打半月前开始,先是镇东头的张屠户家,上吐下泻,没两天就死了;接着是杂货铺的老王,浑身发烫,胡言乱语……现在镇里天天死人,官老爷早就带着家眷跑了,就留我们几个倒霉蛋在这儿守着。”

右边的兵卒推了云珩一把:“别废话,赶紧走!

沾上这病,神仙都难救!”

云珩却没动。

他刚才一瞥间,看到栅栏内一个蜷缩在墙角的老妇,手捂胸口剧烈喘息,脖颈处有淡淡的青紫色,那不是普通风寒的症状。

他略一沉吟,从腰间药囊里摸出一小包晒干的艾草,递过去:“二位大哥,这艾草能避秽气,随身带着或许有用。

我是个医者,既然有疫,更该进去看看。”

兵卒见他态度诚恳,又闻着艾草的清香提神,脸色稍缓。

左边的兵卒挠了挠头:“医者?

可县太爷说了,谁也不准进出……我不为官府,只为救人。”

云珩的声音平静却有力,“你们守在这儿,难道眼睁睁看着镇上的人等死?”

这话戳中了兵卒的软肋。

他们虽是奉命行事,可镇上不少人都是认识的街坊,这些天听着里面传来的哭嚎,心里早就不是滋味。

右边的兵卒犹豫了片刻,往旁边让了让:“进去可以,出事了我们可不负责。

还有,别往镇中心去,那里死的人最多,邪乎得很。”

云珩道了谢,弯腰从栅栏的缝隙里钻了进去。

刚踏入镇子,一股混杂着药味、汗臭和淡淡尸臭的气息就扑面而来,呛得他忍不住皱紧眉头。

街道两旁的店铺大多关着门,门板上用白石灰画着歪歪扭扭的叉——那是官府标记的“疫家”。

偶尔有门开着,里面也是死气沉沉,一个梳着双丫髻的小姑娘趴在门槛上,睁着大眼睛望着天空,脸上没有丝毫血色,看到云珩走过,也只是眨了眨眼,没力气说话。

“小妹妹,你家人呢?”

云珩走过去,蹲下身想探她的额头,小姑娘却瑟缩了一下,往后退了退。

“别碰她!”

一个沙哑的声音从屋里传来。

门帘掀开,一个中年妇人扶着门框走出来,她面色灰败,嘴唇干裂,看到云珩,眼中先是闪过一丝警惕,随即化为绝望的麻木,“她爹娘前天都没了……这病染上就活不成,你还是赶紧走吧。”

云珩的心像被什么东西揪了一下。

他注意到妇人的手腕上,有几处细密的红疹子,与他刚才看到的老妇症状相似。

“这病刚开始是什么模样?”

他追问,“是先发烧,还是先呕吐?”

妇人愣了愣,似乎没想到他会问这个,喃喃道:“先是觉得浑身乏,头重脚轻,过一两天就开始烧,烧得厉害就胡话……有的人还上吐下泻,拉出来的都是黑水……”云珩眉头皱得更紧。

发烧、呕吐、红疹、气促……这些症状混杂在一起,既不像风寒,也不像时疫,倒像是……中毒?

他正思索着,忽然听到不远处传来一阵喧哗。

循声望去,只见几个穿着体面的汉子,正抬着一副简易的担架往镇外走,担架上盖着白布,隐约能看出是个人形。

旁边跟着个哭哭啼啼的妇人,被一个兵卒推搡着:“说了死人必须烧,你还想往城外埋?

想让疫病传开吗?”

“那是我男人啊!

我就想让他入土为安……”妇人哭喊道。

抬担架的汉子里,领头的是个留着山羊胡的中年男人,他不耐烦地踹了担架一脚:“哪来那么多废话!

李屠户,赶紧烧了,别耽误我们领赏钱!”

“领赏钱?”

云珩心中一动,走上前去,“官府给的赏?”

山羊胡斜睨了他一眼:“你谁啊?

不是镇上的人吧?

县太爷说了,每处理一具疫尸,赏二十文钱,烧得干净再加十文。”

他拍了拍担架,“这是今天的第三具了,够老子喝顿酒的。”

云珩的目光落在担架的白布上——那布边缘,沾着几滴暗红色的污渍,凑近了能闻到一股极淡的腥气,夹杂着一丝若有若无的杏仁味。

是苦杏仁!

他猛地想起师父医案里的记载:苦杏仁过量可致中毒,症状为呕吐、抽搐、呼吸困难,尸身会带杏仁味……可这镇上的人,怎么会集体中杏仁毒?

“等等!”

云珩伸手拦住担架,“这尸身不能烧!”

山羊胡脸色一沉:“你小子找事?”

“我是医者,”云珩首视着他,“这人未必是死于疫病,可能是中毒。

烧了,就查不出死因了。”

“中毒?”

周围的人都愣住了。

那哭哭啼啼的妇人也停了声,怔怔地看着云珩,“先生,您说我男人是被毒死的?”

“现在还不能确定,但症状可疑。”

云珩转向妇人,“你丈夫发病前,吃过什么特别的东西吗?

或者接触过什么人?”

妇人想了想,摇着头:“没吃啥特别的啊……就是前几天喝了从‘福顺昌’买的米酿,说那酒便宜,还送一小包‘开胃散’……福顺昌?”

云珩追问,“那是家什么铺子?”

“就是镇上最大的杂货铺,老板姓王,前几天也染病死了。”

旁边有人搭话。

云珩心中疑窦丛生。

一个杂货铺老板,为何要给顾客送“开胃散”?

那散剂里,会不会掺了什么东西?

他正想问得更仔细,忽然听到镇中心传来一阵急促的锣声,伴随着一个尖利的嗓子喊:“都到祠堂去!

都到祠堂去!

新到了一批药材,免费发药了!

去晚了就没了!”

这话一出,原本死气沉沉的镇民们顿时骚动起来。

好些人挣扎着从屋里走出来,互相搀扶着往镇中心挪,眼中燃起一丝微弱的希望。

“是县里派来的医官吗?”

有人问。

“不像,听说是个外地来的大夫,带着药队来的。”

云珩望着人群涌动的方向,眉头紧锁。

这时候突然有人来“免费发药”,时机未免太巧了。

他转头对那妇人说:“你先别让他们烧尸,我去去就回。”

说完,便跟着人流往镇中心走去。

祠堂门口己经排起了长队,队首搭着一个临时的棚子,棚下站着个穿着青色药袍的年轻女子,正有条不紊地给排队的人发药。

她约莫十八九岁年纪,梳着简单的发髻,脸上沾着些许灰尘,却掩不住眉目间的清丽。

只是她的眼神很冷,分发药包时动作麻利,却不与任何人说话,仿佛只是在完成一件任务。

云珩走到近前,看到她递出的药包里,是一些晒干的紫苏叶和陈皮,都是寻常的理气药材,对缓解呕吐或许有用,却绝不可能治好“疫病”。

“姑娘,”云珩开口,“这些药能治这病?”

女子抬眼看向他,目光锐利如锋:“你是谁?”

“在下云珩,行医路过。”

女子上下打量他一番,看到他腰间的药囊和金针袋,眼神微变:“你也懂医术?”

“略通一二。”

云珩指了指药包,“只是这紫苏陈皮,治不了时疫,更解不了毒。”

“解毒?”

女子的声音陡然拔高,“你说这是中毒?”

周围的镇民也听到了,顿时议论纷纷:“什么?

我们是中了毒?”

“不是疫病吗?”

女子的脸色沉了下来,压低声音道:“你别在这里胡说八道,扰乱人心!

这分明是天行时疫,我这药虽不能根治,却能缓解症状,总比坐以待毙强!”

“缓解?”

云珩反问,“那你可知,镇上的人除了呕吐发烧,还有气促、红疹、尸身带杏仁味的症状?

这些都是中了氰化物的迹象,绝非时疫。”

女子的瞳孔猛地一缩,像是被说中了要害。

她死死盯着云珩,半晌才道:“我不知道你在说什么。

我只知道,按我的方子用药,至少能让他们活得久一点。”

“用错药,只会死得更快。”

云珩的声音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,“紫苏性温,若真是中毒,只会加速毒素扩散。

你这不是救人,是在害命。”

这话像是一根针,刺破了女子强装的镇定。

她猛地攥紧了手中的药包,指节泛白:“你有本事,你治啊!”

云珩没有回答,只是转身看向排队的镇民:“谁现在觉得胸闷喘不上气?

我可以试试施针缓解。”

一个老汉颤巍巍地举起手:“我……我喘得厉害……”云珩扶着老汉走到旁边,取出金针,凝神片刻,精准地刺入他胸前的“膻中穴”和手腕的“内关穴”。

不过片刻,老汉原本紫绀的嘴唇便渐渐恢复了些血色,呼吸也平稳了许多。

“真……真舒服多了!”

老汉惊喜地说。

镇民们见状,顿时围了上来:“先生也给我看看!”

“我家娃烧得厉害!”

女子站在原地,看着云珩被人群围住,施针、诊脉,动作行云流水,眼神专注而悲悯。

她的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药包,眉头拧成了一个结——这个突然出现的医者,到底是谁?

他怎么会知道“杏仁味”和“氰化物”?

而云珩一边为镇民诊治,一边留意着那女子的神色。

他能感觉到,这女子并非恶意,她的药虽不对症,却也是用心配过的。

只是她似乎在隐瞒什么,尤其是在听到“中毒”二字时的反应,绝非寻常医女该有的。

落霞镇的这场“疫病”,越来越不对劲了。

那消失的杂货铺老板,突然出现的女子,还有这诡异的中毒症状,背后仿佛有一张无形的网,正悄然收紧。

云珩深吸一口气,手中的金针刺入下一个病人的穴位。

无论这网是谁撒下的,他都必须先撕开一道口子——为了这些无辜的镇民,也为了寻找师父死因的线索。

他有种预感,这落霞镇的事,或许与那枚刻着“秦”字的玉佩,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。

网友评论

发表评论

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

资讯推荐